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植物非试管快繁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14-03-08】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一、基于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新型育苗技术体系---植物非试管快繁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环境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育苗技术。是植物的离体材料在计算机环境模拟条件下,实现全息性、全能性表达快速成苗的技术,也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实现种苗周年生产工厂化培育的一项技术,它是当前育苗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现就该技术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给予介绍。

1、环境是生物进化的主动力,也是基因表达的决定因素
环境是生物进化的主动力,是生物从低级生物进化为高级生物,从常规物种演变为新物种的动力源,只有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才让生物在环境选择中进化。另外,适合的环境也极为重要,它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份及二氧化碳甚至是地球的磁场等环境,离开了这些环境因子,生存与生长就不可能成立。从这个角度说,任何农业生产中所相关的经济植物也同样需要适合的环境与促进进化的变化环境,但这种环境在没有计算机控制条件下只得依赖于自然,不能进行最佳化的人为意志调节调控,培育与生产效率较低,如对于自然界的灾害天气就根本难以抵御,而使农业生产受损。但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近年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经济植物栽培都从自然走进了人工设施,环境问题有了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质量也得以大幅度提高,可是离植物最佳的生长条件创造还有距离。

而植物的育苗技术如试管育苗,嫁接育苗及扦插育苗更是与气候或环境因子息息相关的农业技术。比如试管育苗就是利用试管与组培室的人工环境为细胞或组织的发育创造最佳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条件,使这些组织细胞的全能性全息性得以表达发育,成为与母本具有相同性状的植株。而嫁接也是一样,利用砧木与接穗间的亲和性,再借助环境的适应性,使两者的切口得以愈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个体。同样扦插育苗也然,它必须在适合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让离开母体的插穗重新恢复全能性发育,而成为一株完整的植株,上述的这些技术,它的效果与成活率基本上受限于环境条件创造与气候因子,说明不管哪种育苗技术,环境是实现基因表达的关键,在多雨绵绵的季节,嫁接成活肯定差,在高温干旱的环境,扦插成活率肯定低,但作为农业生产是人工参予的一种技术性工作,完全可以发挥人工创造环境的能力来解决这些气候或环境的不利因素,使育苗效果得以改善。

更重要的是,环境能使植物在常规下不能表达的基因或潜能,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得以表达与体现。如传统的组培育苗,就是让植物体的微材料在人工培养基与人工环境下,使一些在常规下不能发育的微型离体材料,组织或细胞恢复分化分生能力与生根成苗潜能,才使它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传统的全光照扦插育苗也然,就是通过水份的科学控制使一些常规条件下不能生根的插穗得以生根成活。那么,同样的道理采用了计算机精确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后,是否会形成新的技术体系与激发植物离体材料新的发育潜能呢?通过实践与科研证明,植物的离体材料在计算机控制的最佳环境下,能使其基因的表达得以最大化发挥,一些常规技术下难以实现生根成苗的植物种类,采用该技术后,可以轻松实现,而且具有比常规方法有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生产成本更优的苗木质量。

2、计算机的环境控制是实现开放环境下离体材料发育的有力保障
植物种苗繁育的过程就是种子的胚或者无性的离体材料,在人工或自然环境下实现自身发育而成为完整个体的过程。而这种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与营养激素条件完全可以做到精确化科学化的人为调节控制,这样就使胚或离体材料的发育速度大大加快,生理潜能大大激发。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就是通过环控技术的优化来实现的。通过环境优化技术使组培创造环境的方法制限得以解放与发展,使植物离体材料从原本运用密闭试管与培养室的环境走向大田走向设施,使这种原本需要大投入的育苗技术变得简单而实用,使一些常规不能组培成活的植物也能在大田开放的环境下得以培育。它从试管密闭缺氧及少二氧化碳的环境走向了氧气充足二氧化碳适宜的环境,从恒温恒湿的环境走向了波动有变化的半自然环境,使育成幼苗对外界适性更强,从全人工组培异养环境走向了依整离体材料自身光合潜能依靠科学调控的自养环境,实现离体材料不加糖的环境下得以光合自养,为离体材料的成苗发育提供充足的碳源与营养。而这些环境的创造没有计算机精确控制是难以实现的,也是难以在生产上运用的。所以只有依赖于环控手段才能让离体材料发育从试管与室内走向大田与自然,只有这种环境与技术生产的种苗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发育健壮的商品苗,才可以克服组培的弊端而实现技术的进步与跨越,从试管的封闭育苗走向大田或苗床的开放式育苗是一大技术革新与进步。

现就组培环境与非试管环境的比较分析来认识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优越性与创新所在。组培育苗时离体材料发育常因封闭不透气环境而形成弱苗或玻璃化苗,这主要是试管内湿度过高而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又缺乏所造成气孔发育及代谢不正常。而苗势纤弱与根系稀少,又是由于光照不足及琼脂固化缺氧所至,移栽成活率低又是由于在试管内的异养发育,导致光合模式呼吸模式不能正常建立所至。苗易受病菌侵害与污染又是由于试管内加糖所至,这也决定了组织培养须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所带来的各种技术局限。而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利用离体材料本身所具的光合潜能,再利用环境控制手段,让其发挥到极限以实现自养供碳,自养发育的过程,离体材料的愈伤发育及根原基形成所需的营养及碳源都是通过自养来实现,无需在培育的苗床上加糖与其它有机物,这样就可避免加糖的污染,因菌的发育在没有外界现成碳源情况下是难以滋生繁衍的,这样就可实现开放式的不加糖育苗。同样开放多变的环境又会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而破坏离体材料的正常发育,那么如何实现这种开放环境所带来的气候因子调控的矛盾的,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这种开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使开放条件下离体材料的发育成苗得以实现,让离体材料在一个开放而环境适宜的半自然条件下进行发育成苗。

二、计算机控制的原理及运用
离体材料在离开母体后,失去了水份与营养的维管供应,又面临着蒸腾失水干枯的危胁,如果不能科学地供给水分,让其保持水分平衡,就根本不可能进行光合的自养代谢,也就根本不可能为离体材料的发育提供自养碳源。而在生产上如何能够准确地掌握这种气候多变环境下,离体材料的水分蒸腾变化呢,又是如何进行科学的水份供给呢?这就当然要涉及到水分的精确检测与科学供给。这里所谓的检测就是计算机需有检测环境水份变化的功能,相当于人要有感触环境的感觉器官,这就是计算机控制中所必须的传感器,起到感应环境因子变化的作用。而科学准确供给就涉及到科学的数据运算、参数设定及动作执行,其中运算及参数设定由计算机的运算贮存功能来完成,动作执行由自动控制的相关部件完成,这样就形成了,检测---运算---执行的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就如人一样具有了感觉思考与执行能力,这样计算机系统就成了人功能的扩展,成为生产科研者意志的体现,这就是计算机的人工智慧功能,我们称之为智能。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各种不同植物发育的最佳生长模式,研究不同植物离体材料的发育特性,把这些生长模式与特性转化为计算机运行系统中的程序与软件,形成了育苗的专家系统。而把植物离体材料发育相关的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EC值等的感应传感器组成了检测系统,再由水泵、电磁阀、热风炉、加温线、补光灯、二氧化碳发生器、电场发生等组成了执行部份。通过这些硬件及软件的科学组合就形成了专业化育苗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就能够实现离体材料发育相关环境因子的科学模拟创造,就能使其发育成苗的环境矛盾与障碍得以解决。

以下实现环控的理论及各个组成部份的构建与控制进行详细的介绍,使生产科研者能对这种新型的育苗技术与体系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科研。用于育苗或农业的环境控制技术与工业控制不同,它是在多变的非线性混沌状态下实现相关因子的区间调控,不是单一数值的控制,也不是大环境大空间的控制,它是基于微域及模糊控制理论基础上的非线性运算与控制。

1、基于微域环境的控制理论
什么叫微域环境?它在控制中有那些作用。植物非试管育苗让离体材料从密闭的试管环境走下开放的大田苗床,这种半自然的环境要实现大空间的控制是不可能,即使做到了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对于离体材料的发育,最重要的是叶片或材料表面所能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离开了这个微域范围,其它的大棚环境其实不重要。那么叶片表面的微环境是如何实现与感知呢,首先需在检测环境因子的传感器上要做到能代表微环境空间,把检测各种环境参数的传感器进行集成,并把它摆放至距离体材料最接近的微环境空间里,这样才能检测到最接近离体材料叶片表面的温光气热水等参数,传统的农业控制传感器大多布于大空间环境的各个区域,代表的是大空间的环境参数,要实现整个大棚空间环境参数的优化,必须消耗大量的水能电能及各种人工能源,成本高效率低。就如风扇与空调,启动风扇立即可以加快人体皮肤表面水份的蒸发,马上可感觉到凉爽,而空调则需消耗大量的电能,才可使整个空间的温度下降,前者省电而快速,后者耗电或缓慢,用于离体材料快繁的环境控制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在调节水份及温度湿度时,以离体材料微环境的表面区域空间为主要调控对象,这样就可以使能源消耗最小化。在与离体材料相关的环境因子中,温度与湿度、水份的变化是最为频繁而无规律的,为了能相对准备的检测到微环境参数,把传感器模拟制造成如微小离体材料的带叶茎段,并把各种传感器科学分布集成于这张人工叶片上,我们把它叫作智能化叶片,它是一种集成传感器,它具有检测叶片表面水份蒸发系数的水份检测功能,又具有相对准确地检测叶片表面温度的空气温度传感器功能,还可结合空气湿度、基质湿度、基质温度、基质EC值等传感器,在使用时把它插植于最能代表离体材料微环境的苗床内,并用网络屏蔽线与计算机相联,实现数据的检测与运算。这种基于微环境检测的集成传感器(以下称智能叶片)可以在育苗中发挥科学检测与最节能化控制的作用,这就是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微环境调控理论基础。

2、区间模糊控制理论
农业控制与工业控制不同之处就在于工业控制对象是机器与机械,而农业控制是有生命的植物,植物是具有较强适应性与较宽适应范围的有生命生物,它对于波动的环境适应已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需像工业控制那样要达到一个准确的线性值。比如工业控制上湿度或温度控制设定值都是单一的或是很窄的变幅空间,而植物对于湿度温度的适应则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如温度只需控制在15—33度间之间就可,基质湿度在60-80%之间,光照强度在5000LX—80000LX之间,这么大的幅度更有利于环境控制,也更能适应气候多变环境下的准确控制,否则采用单一值的线性控制,在开放多变环境下根本就难以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会使相关设备启动频繁而过早损坏。采用区间控制既不会影响离体材料发育,又有利于数据的准备真实采集,因为,农业传感器检测的对象是气候因子,它是随时在变化,而且是非线性的,比如天边飘过一朵云,可能是瞬间,会使光照传感器接收到光强时而降低又时而增强的信号,如立即作出开启蔗阳网或打开补光灯的指令,就会对于使蔗阳网及补光系统长期处于频繁的启动关闭状态,判断失误同时又造成设备的无用功操作。所以在农业控制中常用延时执行的控制方法,而且不达上下限的阈值,不发指令,即使发出执行指令,也是采用间歇法,让传感器接受到真实信号后,再进行执行,如微喷增湿与增施营养,传感器要检测到上次执行指令效果需一定的时间,喷下的营养液需缓缓地渗到基质中才能被检测到,所以在开关量的控制上采用间歇渐进的方式进行参数的调整。

另外,在多线性动态的变化环境中,运用模糊建模,模糊控制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会出现太多控制上的矛盾问题产生。特别是一个变量会影响众多参数时,就需进行模糊的权衡运算,作出一个较为折中的控制方案。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方面空气温度过高要求进行微喷降温,而一方面又是基质水份过多,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采用较大区间法与模糊控制法来实现环境的模拟。

3、温光气热营养水份调控的实现
在开放环境下,离体材料的发育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光合作用自养功能的激发与调控,也就是与光合作用相关因子的调控是实现自养快繁的关键技术环节。离开母本的离体材料,不管是枝段、一叶一芽抑或是小切片与块茎等都会面临着水份的胁迫,这种胁迫存在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与正常代谢,因水份是光合最基本的原料是细胞维持膨压进行一切正常代谢的基础。如何维持水份平衡直接关系到离体材料基因全能性与全息性的表达,在离体材料没生根前,水份的蒸发得到不外界补充,则会抑制光合作用或者萎蔫。当智能叶片检测到叶片表面的水份低于临界值时,就会自动打开弥雾系统进行弥雾补水,当检测到空气湿度不足时,也同样会启动弥雾系统进行环境增湿,这些控制的过程都是基于传感检测及专家系统的运算与执行部件的执行来完成的。同样,温度因子在开放环境下也是个多变而波动的因素,当温度过高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出现高温胁迫,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呼吸作用骤升而影响光合同化积累,或者会因高温导致叶伤害而掉叶腐烂,失去光合叶面积后,生根发育的营养及能量供给受阻,使根原基发育不能正常进行,基因不能启动。对于离体发育叶片光合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3度,当低于15度时,一切代谢减缓,当高于33度时,则会出现高温胁迫,当智能叶片传感器检测到低于15度时,计算机会发出加温指令自动开启加热线或热风炉进行环境加温,当温度高于上限值时,会自动指令开启微喷降温系统以及相关的通风或蔗阳设备。

另外,影响离体材料光合自养的二氧化碳气体也是至关重要,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技术核心就是通过环境优化控制技术,得以最大发挥离体材料光合本能为理论基础。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至1000-1500ppm时,即使较小光合面积的离体微材料也能使光合效率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达3-5倍的增幅。按照实践表明,在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供给情况下,那怕只有20平方毫米光合面积的微材料也能通过光自养而实现发育时营养能源的自给,这也是微材料一叶一芽或幼嫩茎尖能在开放环境下实现自养发育的关键所在。通过发挥自养的最大潜能来激发基因的快速表达,从而使微材料也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种通过光自养完成生根的过程,离体材料所利用的是自身光合作用的碳源与合成的内源激素,是最适合自身发育的天然培养基,与在试管环境下的全人工营养激素培养基相比,具有适应性更强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在传统组培或扦插条件下难以生根成苗的品种,采用自养微繁的方式后都能快速生根成苗的道理所在,因为离体材料本身是最好的天然培养基。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起到了碳源供给的作用,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营养补充起到了矿质营养及激素的最佳调配作用。那么开放环境下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气的供给呢?当智能叶片检测到二氧化碳浓度不足时,可立即开启二氧化碳供气系统的气阀,进行供气(这种供气方式适合冬季密闭环境下使用),或者打开弥雾系统喷施碳酸水,喷碳酸水的供气方式最适夏季高温开放通风式大棚环境下使用,或者也适于全露天环境。但供气的时间一般是在有光照的白天进行,晚上即使浓度偏低也不必供给,这一切都由计算机的专家系统或设置来实现。在二氧化碳的强制供应下,植物离体材料获取了最充足的光合碳源,所以根系特别发达,成活率特别高,是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革新,在国外把它叫作二氧化碳强制供给的光自养微繁技术。

同样,光照也是影响离体材料光自养效率的重要因子,当光照过强时会出现光抑制或光灼伤现象,会影响到离体材料的正常发育,在其它因子适合的情况下,光合作用效率随着强度的增大而增强,但当光照超过一定强度时,反而会使光合效率降低,这就是光饱和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叶片或离体材料的光氧化伤害现象。根据不同植物类型对光照最适值的要求,进行光强环境的模拟控制,当光照传感器检测的光照不足低于系统设置下限值时,会自动打开补光灯进行人工补光,当光照过强时超过上限临界值时,会自动拉上蔗阳网进行蔗阴。除此以外,还有些植物对光周期较为敏感,可以根据日照的长短进行智能调控,在光照时间较短的冬季,可以采用人工补光光源补足10-14小时的光照量,这样对于离体材料发育的促进也有很大作用。

植物除了上述的空间环境调控外,基质环境及营养环境也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控,如离体材料发育过程中对于矿质营养的需求,除了营养液适合的配方外,浓度大小及何时补充都得赖于计算机传感与控制功能得以实现,当智能叶片上的EC值传感器检测到浓度不足时,可自动打开营养液供应系统采用弥雾的方法进行养液补充。当基质湿度过干不利于发育时,也可通过弥雾增湿来创造最佳的基质湿度环境;当基质温度过低不利于根与愈伤组织生长时,会发出指令开启地加热线进行苗床底部加温,以确保离体材料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上述的这些环控技术是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体系中常规而必须的环境模拟控制方案,它基本上能满足绝大多数植物离体材料的发育需求,但对于一些极难生根的品种还可结合富氧水的补施或空间电场环境的创造来促进激发生根能力。在高湿度的自动控制苗床环境下,离体材料切口的发育需旺盛的有氧呼吸来转化光合碳源变为基因启动的能量,对于难生根品种可采用基质中间歇周期性地喷酒富氧水方法来提高成活力,通过富氧水喷施能够使切口呼吸作用最佳化,可以大大促进生根与发育。空间电场的运用除了电场杀菌的功效外,最关键的是它能提高离体材料的光合效率和酶活性,能大大促进与发育相关的一切代谢过程,此时,空间环境电场场强的模拟也可通过计算机技术轻松实现。

总之,计算机环控技术的充分运用,使这种基于光自养技术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实现离体材料的快速生根快速增殖,达到高效率高速度的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育苗效果。特别是一些常规环境下难以培育的品种,通过环境模拟优化技术后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计算机环控制技术快繁上的运用除了效果更佳外,更重要的是生根成苗时间短,周年不受季节局限快繁,更适于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甚至无人化的生产模式,它的运用将给种苗生产产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技术之路。

三、基于环控技术的植物非试管快繁体系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环控技术基础上的一项新型育苗技术,离开了计算机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就很难实现开放多变环境下温光气热水份营养等发育相关因子的优化与调控。也难以发挥自养潜能实现开放环境的无糖培养,更难做到不受季节变化的周年育苗。有了环境优化技术为离体材料开放环境下的培养创造了最佳自养同化条件,离体材料可以在无糖开放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碳源的供给,通过营养液弥雾补充方法实现矿质营养代谢的正常进行,通过二氧化碳气或碳酸水的供给,以提高离体材料的光合效率。这些技术的实现,让离体材料生根培养的成本大大降低,生根速度大大加快,适应的品种范围得以更大扩展,基本上可以实现绝大多数绿色植物离体材料的无性系快繁。现把这种基于环控技术的新型育苗体系介绍如下:

1、基地建设:
选择光照充足、水电路三通的地片建立8X30m的标准钢架大棚或北方的日光温室,再于棚内按宽1.2m,高15-20cm,长度为14.5m的规格建立水泥苗床8个,其间留好纵横相通操作的走道。

2、铺设基质:
于苗床底部先铺设排水通气的鹅卵石一层,再于卵石上布设电场网的负极网,尔后铺设8-10cm厚的园艺级珍珠岩。这样的苗床透气排水性良好,不会因水分积累而缺氧腐烂。同时珍珠岩又是一种无机矿物质,不含任何有机物,避除了细菌及真菌滋生的营养基础,还有相对稳定的保温性,比其它基质育苗温度波动较小些。再加上基质比重极小而轻疏,移栽拔苗时不伤根,操作方便。

3、系统安装:
按照植物离体发育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弥雾加湿系统,人工补光系统、空气加温基质加热系统、营养液补充系统、电场杀菌与光合促进系统、碳酸水生成系统、富氧水制备系统、这些系统最后联接上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就可实现育苗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管理。

4、操作流程:
采用计算机环控技术后,环境控制这个最繁琐的管理环节交给了计算机,使育苗操作变得极为简单。只需从母本植株上取下带叶枝段或一叶一芽作为离体材料,对其切口进行生长激素处理,然后接种于以珍珠岩为基质的苗床中,开启计算机运得即可。但在接种时注意密度以叶片不重叠为准,通常品种,每平方米可快繁离体材料400-1000个。接种于苗床的离体材料在计算机自动控制下,维持与激发了它强大的自养功能,离体材料很快就恢复切口细胞的分化及根原基的形成,大多品种通过10-15天培育即可生根,20-25天就可移栽大田。

5、多代循环:
经过上述生根培养,一个离体材料只能成为一株苗,还没有达到快速扩繁的目的,需对其进行营养液栽培,让其不断生长发育形成更多的枝叶芽,再把这些枝叶芽取下作为培育下一代苗的离体材料,如此循环就形成了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多代循环技术体系。采用多代循环技术后,可以让离体材料实现几何级的增殖,特别对于一些种源稀少的品种来说,扩繁的意义更加重大,一般一个离体材料经多代循环一年就可以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上十万的增殖量,生长快速增殖系数大的品种一年内可达几百万株的苗的扩繁量。

6、智能控制:
运用专家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技术,使育苗管理变得简单而易操作,生产上只需按照离体材料发育的三个阶段(细胞活化期、愈伤组织期、生根炼苗期)于计算机界面上进行菜单选定即可,对于植物种类的差异也可于菜单中选定相应的植物类型,这就是借助系统内置专家系统来使操作设置简单化的智能技术,可以使不管育苗技术的人也能进行傻瓜式的操作。另外智能控制系统不像普通的家用电器,它具有很强的功能可扩展性,模块的可增减性,可以因育苗规模的变化或生产的需要进行灵活的系统升级,同时,系统还具有多功能性,只需更换传感器与专家系统就可以把植物非试管快繁的育苗计算机系统改成农业其他用途的环控计算机,如温室大棚控制,智能灌溉控制,芽苗菜生产等。

运用非试管快繁技术除了实现种苗的几何级倍增为生产提供大量标准化的商品苗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育苗成本极低只是种子育苗与扦插嫁接育苗成本的1/10-1/20,组培育苗成本1/20-1/50,而且速度大大加快,育苗周期大大缩短。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行周年种苗快繁,可以大大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可以使农民朋友们以更低的成本栽培更优良的瓜果蔬菜药材林木等新品种,为我国实施种苗生产工厂化集约化低成本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计算机控制这种看似工业上的技术,一旦与农业生产结合后,却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体系,说明交叉学科的研究应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与生产意义。计算机技术除了用于育苗环节的环境优化,实现高效率育苗外,它还是当前组培苗炼苗上最佳系统,运用它进行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及成苗后的炼苗过渡,可以使试管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还可用于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植物的人工模拟栽培,如铁皮石斛的人工气候仿生栽培。总之,计算机环控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不管是育苗还是栽培或是科研都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如果再结合信息、视频、软件技术,还可实现农业生产的远程监控与远程管理,做到在家就可种田的梦想,是我国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计算机环控技术在不久将来将成为普通生产工具一样在生产科研中被广泛采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来源:中国农业硅谷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