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综合
一位省长的互联网实验-农民信箱
【更新时间:2014-02-18】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农民周进良坐在他的办公间里,在电脑前收发电子邮件。在使用了浙江省农业厅的公益项目“农民信箱”,以及一款向网上自动发布信息的软件后,他就再也没出去跑过生意,只是坐在家里等网上订单和电话,“每天就有好几个”。

  此时正值3月下旬,窗外,田地里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却没有连成整片—这几年,像周进良这样有头脑的农民,都开始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种养,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种些传统作物。

  周进良办的是一个野鸭养殖加工厂,拥有4层的加工厂房, 联结订单养殖户500户,年销售额近两千万元。在浙江省海盐县当地,他算是个人物,不仅是因为他的富裕,还因为他是当地第一个使用互联网来做生意的农民。  

  SOHO办公的野鸭王  

  1999年,周进良开始了养殖生意,先后养过蜗牛、蚯蚓和野鸭等多个品种,主要供给附近地区的饭店。那时正值互联网萌发,他尝试着“弄”了一个网站,把产品信息放到上面。但是,让他感到失望的是,访问这个网站的人非常少,收效甚微。2000年左右,周进良在当时还免费的阿里巴巴网站上收到了第一笔订单,一个来自福州的买家要5000只苗鸭。周进良乐坏了,这是他第一次把生意做到外省去。

  接下来的几年,他淘汰了以前的几个养殖品种,专做野鸭生意,并逐渐把重心从养殖转移到加工上来,使得产品更适宜远途运输。为了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周进良还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这一认证对饲料的要求极高。他只得四处向人打听绿色饲料卖家。

  2005年,浙江省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农民信箱,曾经在互联网上尝到过甜头的周进良,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在农民信箱中,每个农民都可以按实名制申请账号和密码,与其他农民互通电子邮件,甚至还可以直接给各级机构主管发送邮件。由于一些农民不会上网,该信箱还与手机进行了绑定,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接收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该信箱网站上还具有一个供求信息平台,并对外部开放。

  周进良发现“这是个好东西”。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他便在农民信箱的供求信息平台上找到了无公害饲料的卖家,“我要什么饲料就直接发信给他们,他们手机上一下就收到了”。他还把野鸭产品信息刊登在这个平台上,并配合一款名叫“商务快车”的信息发布软件,将介绍和页面地址作为广告发布到大小门户网站上。周进良得意地说,通过这种方式,他已把野鸭产品最远卖到了沈阳。

  到现在为止,周进良的企业没有任何供销人员,订单全部来自网上。有了互联网之后,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生产方面。他的整座办公楼几乎没做什么装修,位于二楼的加工间却十分现代化。为实现绿色认证,他马上还要购买一套自动屠宰设备。短短几年间,这个曾蹲在田间对着月光浇棉花的青年,已通过互联网和自己的勤劳,把惆怅换做了一番事业。  

  精通互联网的省长

  茅临生并不认识周进良,但他却帮助了无数个周进良。

  在这位浙江省副省长稍显简陋的办公间里,他兴致勃勃地给《互联网周刊》的记者演示了“浙江农民信箱”(www.zjnm.cn)的诸多功能,甚至还谈到摩尔定律、Web2.0和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趋势。

  茅临生对电脑和互联网的深入理解令人惊讶。这不仅在同级别的政府官员中屈指可数,就是在他的同龄人中也是不多见的。据他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茅临生每天都要亲自查阅和回复来自下级和农民的电子邮件,并花费一定的时间了解最新的网络资讯。

  2005年9月22日,茅临生主张推广的公益项目“农民信箱”正式付诸使用。这是他在2004年由杭州市市长升任为浙江省主管农业和科技的副省长后,就一直在构思的事情。

  浙江人的务实性在身为官员的茅临生身上有着体现。与某些政府网站“走走形式”不同,茅临生说,“我不追求什么点击率,而只是要让它真正被用起来,让农民感到实用。”依据多年跟农民接触的经验,他亲自搭建了系统的初始功能框架。

  参与此项目的浙江省农业厅信息产业处副处长戴守勤说,他为此没少在茅省长的办公室里吃盒饭。有了基本框架后,茅临生还多次派人下去走访农民的需求,充实整个系统功能。“农民都是很实际的,如果没有效果,他们就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茅临生说。

  茅临生充分利用行政职能,通过在省、市、县、乡、村层层设立联络站点和联系人,用网下的实际行政管理把网上的项目推广出去。农民使用实名注册,并经过审批,确保了平台的真实性和诚信度。“农民信箱”的点对点、点对群发送功能,大大提升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还为农民提供了实用的供求信息平台。  

  “农民网上社会”  

  “其实很多农民都不会使用电脑,甚至连怎么开机也不会。”湖州市杨墩村团支部书记沈国民是该村的信息员,他经常要帮助农民在网上查看和发布信息,“我们村几乎每户农民都有手机,他们通过短信也能接收信息。”

  事实证明,这个“农民网上社会”的愿望并不是一纸空谈。原本设定2008年注册用户突破100万的目标,现在就已经超过了140万。很多农民在这个信箱上尝到了甜头。茅临生每次从农民那里收到反馈的电子邮件都十分欣喜,并亲自回信给对方。

  去年6月,在杨梅熟透了的季节,浙江的许多杨梅种植户却非常焦急。由于杨梅的保鲜期只有短短的几天,如果没有按期卖出,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茅临生要求在农民信箱上举办“六月杨梅红”专场,效果非常好。黄岩永宁果业合作社董事长彭加英,试着在“农民信箱”的供求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信息,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内,前来洽谈杨梅业务的就达到了25人次,成交了黑炭梅5吨,净盈利1.3万元。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农民信箱”只是农民走向互联网的“孵化器”。“将来,他们还可以用一些商业网站把生意做得更大。”在茅临生的设想中,这个平台还要让更多浙江以外的人来使用,因为很多产品是跨地域的,可以帮浙江农民“把柑橘卖到北方去,并从新疆买来最便宜的原料”。  

  发现互联网“放大器”  

  茅临生为什么如此钟爱和了解互联网?这个故事还要从八年前说起。

  “我做梦都想富,就是不知道怎么富。”1998年,茅临生担任衢州市委书记在农村调研时,一位农民这样对他说。这出乎茅临生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农民最缺的是资金,贷不到款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想到,他下乡走访的许多农民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最缺的是信息和技术。

  那一年,统战部部长带了一批农业专家来到衢州,茅临生把专家所在招待所的电话公布给农民,结果由于打电话来咨询的人太多,这些专家都忙到很晚。见此状,茅临生提议在隔天下午专门组织一个现场答疑会,听到消息的农民蜂拥而至,问了专家很多问题。

  农民对信息的渴求让茅临生颇为触动。于是他想出了办一个“农技110”的主意,让农民有不懂的就打电话咨询。后来,他还为农民办了一份农技信息报纸“农家乐”。一次,报纸上登出了一个“把佛手嫁接在橘树上”的消息,有很多农民把报纸剪下来向专家咨询具体做法。

  但报纸上的信息不易保存。两个月后,茅临生在陆续尝试了电视、电话、报纸等传播手段后,不由得想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于是办了“农技110”网站。那时,茅临生几乎满脑袋装的都是如何帮助农民找到更多供求信息的事情。他在网上发了一条帖子,请教别人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如何能吸引更多的人到风景秀丽的衢州去旅游、怎样帮助当地吸引更多的来料加工生意。很快,他就收到了很多热心人的邮件,出了很多主意,给了他一些网站的链接。

  对于具体帮助农民选取哪个网站,茅临生很慎重。他亲自组织下属在四十多家网站上做实验,在一个周五的早上八点同时发布一批农产品供求信息出去,最后,阿里巴巴凭借最多的询盘数目,走进了他的视线。

  在阿里巴巴还不知情的情况下,茅临生已经开始推荐农民使用这个网站了。那段时间,一些敢于尝试的农民真的通过网站卖出了家禽、卖出了水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阿里巴巴还不知道,看到许多卖农副产品的信息感到很奇怪,有一次竟把它误当作垃圾内容删掉。”茅临生笑着回忆起初次跟阿里巴巴打交道的那段时光。

  在衢州对互联网的接触,让茅临生对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茅临生担任杭州市市长一职。那时,很多市民反映,“12345” 市长公开电话总是打不进去。于是,茅临生推动开发了“12345,短信找政府”,使“12345”电话增加了短信功能。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执政为民,茅临生搞起了市民信箱,政府直接发信息服务到市民,让市民直接发电子邮件给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杭州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市民邮箱之后,许多城市也纷纷效仿。

  2003年非典的艰难时期,杭州市旅游、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受到了打击,外贸经营者进出国门困难,业务受阻。于是,茅临生号召中小企业上网做生意。2003年4月30日,他亲自到阿里巴巴进行调研考察。因为阿里巴巴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员工怀疑得了非典,他还自动将自己隔离了一周。这期间,茅临生在写给马云的那封著名的电子邮件中提到,“看到全球的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运作,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加上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在非典时期,人可以不见面,但生意可以照做,这个媒介就是网络,就是信息化的手段。”

  目前,茅临生正在把“农民信箱”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科研领域去,推出“科技信箱”,让隐藏在幕后的科技力量和科研成果被广大企业认知、采用,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介机构、企业和政府加强沟通,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互联网可以延长你的手臂,放大你的功率。”茅临生相信,互联网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挖掘。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