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克隆技术流程
【更新时间:2014-02-26】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实际上它是无性繁殖的意思,它是指利用生物的一个离体组织材料甚至是细胞也能培养出来新生的生物体,目前,随着克隆羊及克隆人的顺利实验成功,克隆技术已不在是一个神秘的话题,而我们所说的“植物克隆”实际上包括了各种无性繁殖方法,由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较早的发展,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植物克隆”一般都是说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世纪后半叶世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出来到现在,该项技术还一直是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才有可能完全拥有的技术,并且其育苗成本也是相当的惊人,以下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般流程加以描述:从以下的描述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一下它们掌握的难易性。
植物克隆技术技术是是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植物种苗的方法。它是将植株上的细胞或小块组织(比如一块叶片、一段茎节、一个芽、一个花蕾中一粒花粉等)在培养瓶中培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能繁殖出成千上万个新的植株。植物克隆技术优势主要是快速、周年生产、变异小、无需种子繁殖等等。植物克隆工厂是指利用环境控制和自动化高新技术进行植物全年生产的体系,包括无土栽培、植物克隆等技术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工业化产体系。1957年世界上第一工厂诞生在丹麦到1998年,日本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个。植物工厂建造虽未达到应用普及发展的时期,但其 出现预示着将来的发展前景。植物克隆工厂,其生产采用全封闭的方式,严格实行全面和有效的控制环境及先进的植物工程技术,使生产到采收的全过程连续进行并高度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全年连续的生产,完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植物克隆技术基本过程:
一、培养基的制备
1、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为减少工作量一般将各种成分配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被的母液,用时按比例稀释。在配制大量元素无机盐母液时,要防止在混合各种盐类时产生沉淀,为此各种药品必须在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同时在混合时要注意先后顺序,把钙离子、锰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磷酸根错开,以免发生作用,相互结合生成沉淀。另外在混合各种无机盐时,稀释度要大,慢慢混合,同时边混合边搅拌。配制好的母液分别贴好标签,注明母液号、配制倍数、日期及配制1L培养基时应取的量。母液储存于2-4℃的冰箱中。2、 培养基的配制(1) 称取规定数量的琼脂和蔗糖,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使其溶解。(2)在烧杯中加入规定量的各种母液,包括生长调节物质和其他的特殊补加物。(3) 将母液混合物加入融化的琼脂中,再加入糖类物质,定容至所需体积,搅匀。(4) 用1mol/L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pH值。(5)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到所选用的培养容器中。(6)用棉塞或封口膜盖住瓶口。(7)在121-126℃灭菌15-20min。(8)灭菌后,待压力归零后将培养基取出让其凝固。
二、材料的消毒与接种1、 材料的选择和确定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的器官对诱导条件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取材时要充分考虑季节的影响、器官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取材的部位以及材料的大小。
2、 材料的消毒一般材料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70%的酒精浸泡数秒,倒去酒精,再用0.1%的升汞溶液或2-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1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3、 接种将材料切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接入培养基中。
三、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与移栽
1. 初代培养在初代培养基上,外植体经不同的途径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芽或诱导出胚状体。
2、 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产物转入继代培养基上,使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芽、不定芽继续增殖、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株。
3、 生根将健壮的试管苗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根的形成。
4、 试管苗的移栽打开瓶盖,逐渐降低湿度,并逐渐增强光照,进行驯化,以适应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炼苗即可移入盆中。
(来源:中国植物网 作者: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