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蝎七条经验
【更新时间:2014-02-28】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特种养殖业,但养蝎能够真正成功且发展成规模的却很少,特别是幼蝎脱皮困难,生长速度和种蝎繁殖率低是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养蝎的成功率呢?以下七条经验,可供养蝎爱好者参考借鉴。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属昼伏夜出动物,喜潮怕湿,喜阳怕光,有爱钻缝隙的习惯。建窝时应尽量仿似蝎子的野生条件,由于蝎子吃食物活动时喜欢有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最好建成下湿上干的特殊环境,蝎子群养时还有为相互争食夺偶而残杀的通病,最好采用大向积隔离饲养法,可提高养蝎成活率。
二、种蝎和密度:
选育种蝎时要挑个体中大、健壮有孕的母蝎和青年公蝎,为避免蝎子残杀,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临产母蝎每平方米最多不超过600只,30天以外的孕母蝎饲养密度酌情增加,没有养殖经验的初养户,为避开蝎子残杀造成养殖失败,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管理模式。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3~6龄蝎发育成熟恒温立体养殖优点,成功率较高。
三、饲料搭配多样化:
蝎子喜食体软多汁类昆虫、投喂饲料应为肉食性动物为主,昆虫的种类越多越好,因为不同的昆虫含有不同量的营养,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脱皮等均有促进作用,无论春夏秋冬供给足够的昆虫类饲料,投喂食物时一定要定时定时,可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当供给。除昆虫类饲料外,有条件的可加工组合饲料,投喂饲料时可在天黑前一个小时进行,另外除满足日常蝎子饮水外还要不断喂给一些西瓜皮、西红柿等水果类植物饲料,以充分满足蝎子的需求。如发现有幼蝎脱皮困难猝死时,还应在饲料里加喂适量的胱氨酸、维生素、土霉素和食母生等,让蝎子间接吸收营养。
四、及时分离各龄蝎:
蝎子的生长速度和本身的摄食能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即便是同一窝繁殖的幼蝎生长差异也是很大的。在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的大蝎最容易吃掉正在脱皮的残弱蝎,为减少引种情况的发生。可事先准备一些场地,将体质强弱的同龄蝎相互区分放在一起,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在放养幼蝎的密度上最好控制在2龄蝎,每平方米10000只以下,3~6龄蝎在5000只左右。
五、温湿度的控制:
蝎子属低等的变温动物,为提高养蝎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恒温养殖。实践证明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9℃之间,也只有在这个温度之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应在蝎窝内因地制宜的装上加温设备,千方百计保持适宜温度,除此之外蝎窝周围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可采用洒水蒸汽等方式控制在65%~85%之间
六、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
养蝎时不管规模大小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详细的生产记录。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捕食、饮水、脱皮、产仔、病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根据温、湿度变化及时采取增减措施。对伤弱病死蝎要及时诊治处理,定期在蝎子的非产期非脱皮期对蝎窝进行卫生清理消毒,为其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七、公蝎的搭配及分窝:
公母蝎的自然配数应为1∶2,最多不应超过1∶3,蝎子虽属一次交配终生受孕特殊动物,但也应合理的搭配公蝎,如果母蝎产仔后失配或漏配,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母蝎产仔数量和成活率,在孕蝎产仔前,应把公蝎全部捉出,另池饲养,以免公蝎扰乱孕蝎产仔或食仔蝎,孕蝎产完仔大小分离后,应及时将公蝎放回母蝎池内,让其自由交配,为下胎产仔打好基础,另外为防止自缘近亲交配,同窝繁殖的公母蝎长大后不能交配,以免影响产量,可将公蝎组织起来和其它地方的公蝎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