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再生稻--黑麦草或油菜种植模式
【更新时间:2014-01-15】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据了解,许多地方农民已把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把调减下来的早稻面积种一
季中稻或一晚。其实,这样简单的"双改单"非常不合适,既浪费了光、热、水和
土地资源,又减少了经济收入。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江西省一些县(市)成
功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选择了"中稻--再生稻--黑麦草(或油菜)"栽培模式,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收获中稻以后畜留再生稻
,每667平方米(1 亩)只要花三四个劳动日,四五十元的投入,就可以增加200
多元的收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割再生稻后再种黑麦草,又可以为畜禽提
供青饲料,有利于畜收业发展,真正做到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每
667平方米黑麦草可以喂养100只鹅,获得3200元左右的收入);若冬季改种油菜
,也可以增收一季油菜籽,增加一笔收入,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具有较高的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再生稻是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萌发出来的再生蘖,经过适当的水肥
管理培育而成的水稻。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
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而且
米质优,食味佳,销路好。近年江西省再生稻生产稳定发展,蓄留县市由10多个
发展到40多个,蓄留面积由4000多公顷发展到56000多公顷,成功率80%以上,单
产稳定在200公斤左右,每年可增产优质稻谷1.2亿公斤,增收1.4亿元。
发展再生稻,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社会粮食总产。在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发展再生稻可以稳定提高
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品品质,可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意义十分重大。
蓄留再生稻的技术主要有八条:一是选用再生力强、熟期适当、高产稳产、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组合)作头季稻。二是头季头适时播种,培育
壮秧,适时移(抛)栽,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至5 月上旬移(抛)栽。
三是头季稻适当提早晒好两次田,控制无效分蘖。四是综合防治头季稻的病虫害
,尤其是要防治好头季稻收割前的稻飞虱和纹枯病。五是8月20 日前收割头稻,
收割前保持泥土湿润,收割后立即灌水,如遇天旱,割稻后对稻桩立即喷一次清
水。五是头季稻收割时适当留高桩40厘米左右(或植株高度的1/3 )。六是重施
催芽肥,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17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公斤。七是酌施
壮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3天,667平方米施尿素3--5公斤。八是在再生稻始
穗期喷施叶面肥,一般每667平方米喷施"九二0"1克、磷酸二氢钾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