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月上中旬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趋势的通报
【更新时间:2014-02-22】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水稻产区各市、县(市、区)农委:
最近,我委召开全省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测9月上中旬全省两迁害虫发生趋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预计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六(4)代稻飞虱沿江大部,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大发生;江淮和沿淮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重发区域为沿淮西部稻区,江淮中部部分稻区,沿江中、西部大部分稻区。
稻纵卷叶螟:预计迟熟单季稻、双季晚稻六(4)代稻纵卷叶螟沿江部分稻区、沿淮中部稻区、江淮局部稻区大发生,其它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重发区域为沿江中部、沿淮中部稻区,江淮中南部局部稻区。
二、主要预报依据
1、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数量偏高
迟熟单季稻田百丛虫量与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相比,贵池区、潜山县、无为县、肥东县、南谯区、凤阳县等地高5.9-60.7头;与大发生的2006年同期相比,贵池区、太湖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颍上县等地高9.5-102.3头。双季晚稻田百丛虫量与2005年、2006年同比,贵池区、南陵县、泾县、宣州区、桐城市等地高2-53头。
2、田间虫口密度较高
稻纵卷叶螟:五(3)代残留虫量高。8月中旬沿淮稻区一般为15-43头;江淮稻区一般为41.5-87头,高的地区如桐城市、肥东县、南谯区、居巢区分别达257头、251头、280.5头、333头;沿江、江南稻区一般为45-111头,高的地区如潜山县、东至县、芜湖县分别为183头、283.3头、125头。
稻飞虱:田间虫量差异大,部分地区偏高。单季稻百丛虫量一般为360-850头,与特大发生的前两年同期相比总体偏低,部分地区如岳西县、泾县、肥东县、金安区为1721-2114头;双季晚稻百丛虫量一般为137-484头,与特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相比总体偏高,与2006年同期相比偏低,部分地区如潜山县、泾县为1387-1705头。
3、近期各地出现新迁入峰
稻飞虱于8月21-23日、稻纵卷叶螟于8月21-24日出现成虫前峰。稻飞虱单灯累计诱虫量一般为370-2500头,高的达8400-14000头。稻纵卷叶螟田间亩蛾量一般为1000-4100头,高达上万头,预计田间蛾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三、防治适期
8月底至9月初主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9月10日前主治六(4)代稻飞虱一峰若虫,挑治稻纵卷叶螟;9月中旬末视稻飞虱虫情适期补治。
四、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长效药剂选用噻嗪酮、吡蚜酮、氟虫腈等;速效药剂选用毒死蜱、敌敌畏、仲丁威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丙溴磷、氟虫腈、阿维菌素、甲维盐等。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虫情监测,广泛宣传虫情信息和防治技术;要继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查清不同类型区域、田块虫情,提高防治的针对性。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和安全用药宣传工作,确保防治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水稻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