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粮油
水稻坐蔸病的防治
【更新时间:2014-01-17】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在栽秧后15天左右开始发病。如栽秧后遇寒潮,冷浸田、烂泥田、深水田、施用过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偏施单质化肥、缺钾、缺磷、缺锌的田块及栽秧过深的田块容易出现水稻坐蔸。其原因主要在于水稻移栽后,气温下降,水温和泥温低,水稻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根系停滞生长;使稻根变黑腐烂,影响水稻吸收氮、磷、钾、硅、锌等营养物质,引起水稻营养和生理机能失调,影响了秧苗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生长停滞,从而出现坐蔸。其防治措施主要有:

  一、预防措施。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应针对易发生水稻坐蔸的田块和烂泥田、冷浸田等,着重改善秧苗的生长环境,浅水栽秧,浅插秧,并注意氮、磷、钾、微肥的比例。

  1、预防缺钾缺锌引起水稻坐蔸。施底肥时,注意氮、磷、钾、锌肥的比例,亩增施氯化钾7.5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2、预防根部中毒引起水稻坐蔸。对于烂泥田、冷浸田等,可在栽秧前亩施草木灰50公斤、石灰15~20公斤,以中和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提高泥温,改善秧苗根部生长环境。

  3、浅水插秧。做到寸水活苗,浅水促蘖。深水、深插、泥温低,影响秧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故须实行浅水栽秧,以增强光照,提高水温和泥温,加速肥料分解,以提高根系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二、防治措施。水稻栽后10~15天,秧苗难返青,新叶少或无新叶,不分蘖,根系褐色、黑褐色,少白根或无白根,秧苗矮小瘦弱,叶片失绿并有锈斑,出现这些情况就属赤枯病,应立即防治。即深水田要排水晒田,追施钾肥、锌肥,暂停使用尿素、碳铵。如果根部中毒,亩施3:1的草木灰、石灰混合粉50公斤。无论何种类型的坐蔸,还可喷施“云大—120”、喷施宝、氨基酸叶肥。其方法是:在水稻移栽后7~10天或水稻出现坐蔸时,按每亩用“云大—120”粮食型20毫升(2袋)或6.68毫升(2瓶)加喷施宝5毫升(1支)或“活力素”50克或氨基酸叶肥20毫升,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洒秧苗,5~7天秧苗即可恢复正常。使用时,还可视其情况加入施稻灵、三环唑、稻瘟灵等农药预防稻瘟病。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