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对水稻危害的机制
【更新时间:2013-12-30】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1)水稻各生育期的耐涝性
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淹水2~6天,排除水后数天即能恢复生长,只有部分叶片干枯;淹水8~10天,叶片均干枯,但出水后秧苗还可恢复生长。分蘖期淹水2~4天,排水后尚能逐渐恢复生长;淹水6~10天,地上部分全部干枯,但分蘖芽和茎的生长点尚未死亡,故排水后尚能发生新叶和分蘖,但淹水时间愈长,生长愈慢。幼穗分化期淹水10天,颖花分化受抑制,幼穗不能抽出,以后发生高节位分枝,能抽穗,但不结实(主要是抽穗太迟的缘故)。孕穗期淹水,抑制了幼穗发育,形成畸形穗、颖花退化(白稃)等现象,淹水6天以上,大部分都不能抽穗,以后形成的高节位分枝,部分抽穗而不结实。抽穗开花期淹水2~4天,出水后稻穗下部小花尚能开花,部分可结实;淹水6天以上,因花粉、花药破坏,虽能开花而不能授粉,不久穗子即干枯。乳熟期受淹,影响谷粒灌浆,千粒重减低,米质变劣。
据华南农业大学在水稻遭受特大洪灾后调查,连作晚稻秧苗受淹后,以老秧龄耐涝性较强,其次为未出苗的芽谷。连作早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水7天,不实率高达95%;乳熟期淹水7天,不实粒和腐烂粒占40%;蜡熟期淹水7天,受害较轻,尚可有7成、8成收获。
(2)淹水时间长短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受淹后,淹水的时间越长,损害的程度越大,减产越重。其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茎叶遭受破坏,幼穗死亡增加,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增多,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这是由于水稻受淹后,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同化作用受阻,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所致。
(3)淹水深浅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在淹水天数相同的情况下,淹水越深,受害越重。据浙江嘉兴地区农科所的调查,单季晚稻如以基本不受淹(最高水位在胎肚以下)每公顷4125公斤为100%;则淹没半肚4天,每公顷3750公斤,减产9.1%;没肚4天,每公顷2775公斤,减产32.7%;没顶4天,每公顷2100公斤,减产41.9%。
(4)水温的高低对水稻的影响
淹水的温度愈高,对水稻的危害也愈大。淹水温度在25°C以下淹没4天,对生育和结实危害较小;如果水温在30°C以上淹没4天,危害就大,不易恢复,结实也不正常;温度若达40°C淹没4天,则受害严重,稻株枯死,颗粒无收。
(5)淹水的水质和流速快慢对水稻的影响
发生洪涝害后,水的流速快,水质浑浊,常夹带大量泥沙,对水稻机械损伤较大,造成稻株压沙死亡或茎叶、稻穗粘泥,影响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损失较重。稻田受涝后,水质较清,流速较慢,对稻株机械损伤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