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粮油
稻飞虱监测防治技术
【更新时间:2014-01-26】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中、晚稻都能受其危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造成严重。一般危害损失10- 20%,严重危害损失40- 60%,甚至绝收。

  危害规律
  一、褐飞虱
  褐飞虱为南方性种类,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发生危害较重,在四川省主要分布在1700米以下稻区。褐飞虱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其寄主仅有水稻和普通野生稻。
  褐飞虱的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长翅型成虫头顶较宽,褐色,小盾片,有三条隆起线,翅浅褐色。短翅型成虫头和小盾片同长翅型成虫,翅达腹部1/2处,雌虫体肥大。
  褐飞虱将卵产在叶鞘、茎杆和叶中肋的组织内,呈行排列,前部单行,后部挤成双行。
  褐飞虱若虫分5龄。1- 3龄若虫称为小若虫,4- 5龄若虫称为大若虫。初孵时淡黄白色,后变褐色。
  褐飞虱主要危害期在水稻圆杆拔节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孕穗期受害,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严生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齐泥瘫倒,叶片青枯;并加重纹枯病、菌核病发生。褐飞虱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
  褐飞虱长翅型成虫有随气流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在我国东半部3月下旬至5月由北纬19°以南的是中南半岛等热带终年发生地往北迁出,主降在珠江流域、闽南等地,成为迁入地初发虫源,经繁殖后,产生的长翅型成虫逐渐北迁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地,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随南向气流逐渐从江淮及长江中下游稻区往南回迁。虫源迁入的迟早、迁入次数、迁入量的多少,与发生危害关系密切。
  褐飞虱在我省每年可出现4- 5代,主要在8月上旬大量迁入。褐飞虱的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成虫和若虫喜阴湿。

  二、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主,寄生植物有水稻等。
  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体灰黄有黑褐斑,前胸背板黄白色,前翅半透明。短翅型雌成虫体肥大,翅短,仅及腹部一半,其余与长翅型同。
  白背飞虱的卵为圆形,微弯,产在叶鞘、茎杆和叶虫肋的组织内,一般前后呈单行排列。其若虫分5龄。近橄榄形,初孵时乳白色有灰斑,3龄后淡灰褐色。
  白背飞虱的危害、生活习性,与褐飞虱相似。

  监测要点
  一、灯光诱测
  用200W 白炽灯(或黑光灯)作标准光源,灯源离地面1.5米,上方架设防雨罩,下方装集虫漏斗,漏斗口下装毒瓶。专人负责每天天黑开灯,次日天亮关灯,查看并记载雌雄数量和天气情况。
  二、田间虫量系统调查选当地有代表性的品种和类型田作固定系统调查田(有条件的可设立观测圃),每隔5天调查1次直至水稻收获。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次调查时一手拿白色瓷盆,斜放在稻丛基部,另一手拍稻株中下部3次,分别记录白背飞虱、褐飞虱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数量。
  三、田间卵量系统调查于系统调查田内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从拔取分蘖1株,主害代前一代取50株,主害代取20株,将取样稻株带回室内镜检剖查卵粒数、各级卵发育进度、寄生数和孵化率。
  四、大田普查每调查区至少查20块田,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田取5- 10点,每点2丛,用瓷盘拍查,记录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数量。
  稻飞虱发生程度分五个级别标准。一级(轻)程度为百丛虫量(头)<500,二级(中偏轻)程度为百丛虫量(头)500- 1000,三级(中等)程度为百丛虫量(头)1000—2000,四级(中偏重)程度为百丛虫量(头)2000- 3000,五级(重)程度为百丛虫量(头)>3000。
  在统计上,需要再次规范的几个专业统计用语:绝收面积是指农作物遭到病虫草鼠危害而使产量损失在80%以上(但不包括80%)的面积。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遭到病虫草鼠危害而使产量损失在30%以上的面积。受灾面积是指农作物遭到病虫草鼠危害的面积,即现在统计的发生面积。

  防治技术
  一、防治时期和防治指标
  白背飞虱的防治时期主要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褐飞虱的防治时期主要在8月上中旬。在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即施药防治。
  二、药剂选配在白背飞虱为主的地区,防治药剂可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单剂,如75%艾美乐(3- 5克/亩)、10%大功臣(30- 50克/亩)等,也可选用噻嗪酮,如25%扑虱灵、25%稻虱净等,亩用量应适当提高,有效成份建议吡虫啉为4- 5克/亩,噻嗪酮为12- 15克/亩。也可以用毒死蜱,如48%新一佳40- 60毫升/亩等。也可用80%敌敌畏100- 150毫升/亩。对成虫数量较多的田块,可选择噻嗪酮与敌敌畏混用。
  在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防治,对于田间有一定数量的高龄若虫稻田,可在防治中加异丙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也可使用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如35%正欢(噻·异),并适当提高亩用药量。
  在褐飞虱为主的地区,对于田间虫龄相对比较整齐的稻区,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或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并适当提高用药量;对于田间虫龄不太整齐的稻区,可选用5%锐劲特S C 40- 50毫升/亩;对于田间褐飞虱高龄若虫或成虫较多的稻田,可在上述配方中加40%毒死蜱80毫升/亩、80%敌敌畏100毫升/亩。
  三、防治要点要加强对稻飞虱种群监测。根据稻飞虱的发生种类及发生时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出药剂配方和施药时间。每种药剂在一季作物上使用不要超过2次。
  提倡合理兼治和混配。褐飞虱防治禁用吡虫啉类药剂;稻田防治害虫禁用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稻飞虱发生严重的地方慎用三唑磷农药。对于多种害虫并发时,选择药剂在满足交替用药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选用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有效,同时也能防治其它害虫的农药品种,如锐劲特及其复配剂等。
  要加强施药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先进高效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施药时要用足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液量不得少于50公斤,并根据田间种植密度和植株生长量进行调整,对于超级稻应加大用水量。机动弥雾机每亩用液量不得少于25公斤,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喷药时要将水稻中、下部打透。加强对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穿戴好防护服,配带口罩、手套,老、幼、病、孕人员严禁施药。遇到施药人员感到身体不适,要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要抢晴施药。有4 个小时无雨,即可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提高防效,也可在施药时加入有机硅助剂,如好湿、丝润等。
  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在进行水稻病虫防治时,必须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于防治时间所选药剂和推荐剂量不能满足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的,必须更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农药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计量单位和数量以及使用方法,按标签说明,严格农药使用,保证施药效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