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上的害虫可能是斜纹夜蛾
【更新时间:2014-02-10】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问:今年我种了3亩夏玉米,前期长得很好,到抽穗期玉米植株中上部被虫蛀断,玉米须附近发现像地老虎的带黑点的虫子啃食玉米棒。害虫发生量很大,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眼看着辛苦几个月的劳动果实毁于虫口。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治住害虫。
答:根据你来信反映的情况,蛀茎危害的害虫可能是玉米螟,而你在玉米须附近发现的像地老虎的带黑点的虫子,不像是玉米螟,可能是其他害虫,很可能是斜纹夜蛾。今年镇江等地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田斜纹夜蛾发生很重,而玉米也是这种害虫的适宜寄主。
在我国,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亚洲玉米螟是优势种。玉米螟幼虫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体色黄白色至淡红褐色,体背有3条褐色纵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毛片。幼虫体色较纯,一般不带黑点。玉米螟为蛀食性害虫,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食害未展开的心叶可造成“花叶”;幼虫3龄后蛀害茎秆,蛀孔处茎秆易折断,还会蛀食雌穗嫩粒,并导致籽粒霉变。
在我省,玉米螟一般发生3代,夏玉米心叶期受第二代危害,穗期受第三代危害,由于第二、第三代螟卵发生期有交叉重叠,玉米抽穗初期仍有幼虫陆续侵入雄穗,其后发育到4龄时又能蛀茎,因此夏玉米上防治玉米螟比春玉米困难。最好在心叶末期施用持效期长的颗粒剂,并重点做好穗期防治工作。玉米螟幼虫3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叶、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危害,4龄后钻蛀危害。药剂防治玉米螟应抓住玉米螟卵孵高峰期、心叶末期(喇叭口期)和抽穗期用药,最迟应在幼虫3龄前用药,蛀茎、蛀穗后再用药防效很差。在玉米螟卵孵高峰期可以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雾;心叶末期可以用辛硫磷颗粒剂、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等农药丢心,或者每亩用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细沙3.5~5公斤撒入喇叭口内,也可以用1.8%阿维菌素800倍液喷施到喇叭口内。穗期可用18%杀虫双300倍液或90%杀虫单800倍液喷淋穗部。
玉米螟幼虫体型相对较小,斜纹夜蛾、地老虎等的幼虫体型相对较大。小地老虎幼虫体长约41~50毫米,黄地老虎幼虫体长约33~43毫米。斜纹夜蛾幼虫体长34~45毫米,头部淡褐色至黑褐色,幼虫密度高时腹部黑色,一般密度时土黄色、暗褐色至黑绿色,均散生白色斑点,各体节亚背线内侧有近半月形黑斑1对(这可能是你所说的虫体上的黑点)。
斜纹夜蛾为间歇性大暴发的杂食性食叶害虫,可危害99科200余种植物,最喜食植物有90余种。主要危害玉米、棉花、烟草、水稻、高粱、豆类和蔬菜等。幼虫以食叶为主,也食害花、果、嫩枝。在玉米上,幼虫一般3龄以前取食叶片,造成缺刻,3龄以后蛀食雌穗,并造成烂穗,危害很大。在黄淮地区,2~4代幼虫发生在6~8月下旬,7~9月危害严重。初孵幼虫群集危害,仅食叶肉,留下叶脉和表皮,形成筛网状花叶,以后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末龄幼虫入土筑一椭圆形土室化蛹。防治斜纹夜蛾,在成虫发生期可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杨树枝把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由于成虫产卵成块,初孵幼虫又群集危害,在成虫高峰期后,可结合田间管理摘除有卵块和初孵幼虫的叶片集虫销毁。药剂防治同样应在幼虫3龄以前施药,最好用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也可以选用辛硫磷、敌百虫、敌杀死等药剂,喷雾防治最好在午后或傍晚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