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没搁好,如何防倒
【更新时间:2014-01-01】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灌云县穆圩乡读者来电话说,由于前一段时间下雨天较多,水稻搁田没搁好,田间群体较大,他担心后期会倒伏。他问,这样的田块能不能用多效唑控制水稻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如果能用多效唑,在什么时间施药,亩用药量是多少。东台市廉贻镇陆迎书来电话说,直播稻亩播种量为5公斤,前段时间没能很好地搁田,现在田间群体过大。他问能不能施用多效唑防止直播稻后期倒伏。最近一段时间,有多位读者来电话咨询类似问题。
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基部两个节间的长短和健壮程度。拔节期田间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导致水稻基部节间过度拔长,生长细弱,后期易倒伏。在水稻生长中期采取搁田措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田间水分供应,控制田间群体增长,并增加土壤氧气供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防止水稻后期早衰和倒伏。生产上高产田块一般提倡在田间水稻亩总茎蘖数达到预期亩成穗数(一般为每亩24万~26万穗)的80%时就开始分次轻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30万~35万,成穗率在75%~80%。
要提高水稻群体质量,首先应确定适宜的播栽密度。特别是直播稻,目前生产上播种量普遍偏大,中期很难控制水稻群体发展,往往导致田间水稻群体过大,茎秆生长细弱,后期易倒伏。搁田虽然能有效控制田间水稻群体,但一旦在搁田期遇连续阴雨等情况,田间群体就很难控制了。
在搁田期田间群体过大又难以通过重搁田的措施控制茎蘖发生的情况下,应加强肥水管理。田间尽可能排水,增加露田时间,即使到拔节以后,田间也不要过早地建立水层,可以到水稻孕穗期再恢复水层管理。穗肥适当迟施,可以到水稻基部第一节间定长(3厘米左右),第二节间基本定长(6~7厘米)时再施肥。这样能有效地促进水稻小分蘖快速死亡,压缩田间水稻群体数量,并能抑制水稻基部节间伸长。
多效唑属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也可以提高水稻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稻苗内源生长素的水平,明显减弱稻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分蘖发生。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水稻茎秆的细胞壁增厚,茎秆变硬,同时可缩短节间长度,使植株的抗倒性明显增强。但施用多效唑,会使水稻分蘖增加,拔节后无效分蘖不容易死亡,不利于高产。只有在水稻确有倒伏风险时才可考虑使用多效唑。
水稻上喷施多效唑防倒伏,关键要控制基部两个节间的长度,施药不能过迟,否则不仅不能控制基部节间的长度,而且会影响水稻幼穗发育和上部节间的伸长,甚至使水稻不能正常抽穗。 水稻拔节前一周喷药,生产上可以掌握在田间发育较早的水稻主茎开始圆秆时施药。据山东省莱阳农学院房增国等人试验,在水稻(供试品种为南农6427)抽穗前40天用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以每亩喷施200毫克/公斤多效唑溶液50公斤(折合每亩用纯药10克,约合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70克加水50公斤喷施)防倒增产效果最佳。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来说糯稻最敏感,晚粳稻居中,杂交籼稻最不敏感。生产上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程度以及水稻的长势强弱等情况,掌握不同的用药量和用药浓度,防止水稻生长受到过度抑制。对多效唑特别敏感的品种(一般为矮秆品种),不能用多效唑处理。生产上对特定的水稻品种,最好在小面积试用取得成功后再大面积用药。
另外,据南通等地的经验,在直播稻拔节初期使用烯效唑同样可以有效防止植株倒伏。一般每亩喷施5%烯效唑20克,可使主茎高度降低7.3~10.6厘米,其中主茎第二节间缩短50%~60%,第三节间缩短21%~38%。烯效唑活性比多效唑高,大约是多效唑的6~10倍,而且烯效唑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快,对后茬作物的影响较小(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很长,连年使用会使多效唑在农田土壤中累积,容易对后茬作物产生不良的抑制作用。水稻大田尽量不要使用多效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