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保专家:巧防病虫害 省钱又管用
【更新时间:2014-01-15】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庐江县牛首农牧水产技术服务站的施盛、于成给本报来信反映,近年来农民在种植水稻时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急剧上升。他们在庐江县部分乡镇调查发现,仅双晚一季的综合防治成本就达到了80元,有的甚至超出100元,而在前几年每亩防治成本只有40—48元。
对于如何降低水稻病虫害防治成本,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记者为此采访了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叶正和研究员,对他们的建议进行了点评。
挑治水稻螟虫病 最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有偏重发生的趋势,而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较轻。因此他们建议农户可以采取挑治的办法,即当田间出现枯心团时,可以只喷枯心团,不必全田喷药;也可以在虫卵初期,一次性全田杀灭。
点评:在水稻螟虫病偏轻发生年份或针对前几代螟虫病,确实可以挑治。但在偏重发生年份或针对主要危害代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农户必须全田杀灭。在虫卵的防治上,如果没有达到防治指标,也没有必要进行全田杀灭。
减少用药次数 各地植保部门每年公布很多次水稻病虫害预报,一般每期预报对同一类型病虫害都要求打2—3次药。农户可以选择在植保部门所要求的两次打药时间的中间阶段用一次药。
点评:这种方法比较冒险。特别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期,可能起不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水稻病虫的虫态不一样,植保部门发布时间不一样,防治用药也不一样。有的药对杀灭虫卵有效,但对孵化期幼虫的防治效果不太好。同时,同一种药使用时间不一样,在使用效果上差别也很大。如氟虫氰 (锐劲特)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很好,但对防治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用药时间推迟,防治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农户还是应该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报,按时按量使用农药。
药量掌握要准确 水稻虫害防治要“前轻后重”,病害防治要“前重后轻”。
点评:农户应该按照植保部门公布的防治指标,在病虫害适宜时期进行防治。水稻病虫前期病态不太明显,农户可能有所忽略,如果减少用药量,一旦后期大发生再加强防治,可能就比较晚了。
配制农药要谨慎 部分农资经销商竭力推荐的好药和新药价格都比较贵,而一些常规低价农药如杀虫双、杀虫单、扑虱灵、三环唑等配以触杀剂类农药,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点评:我们现在不推荐使用杀虫双和杀虫单。由于水稻害虫对这两种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几年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位于湖边和山区的稻田,稻瘟病比较严重,农户可以使用三环唑,但沿淮稻区等大部分地区则不需要使用。
杀虫双和杀虫单等内吸剂类农药和触杀剂类农药在配制时要谨慎,不恰当的配制,可能使混合后的农药减效或不起作用,影响了病虫害的防治。这两类药剂也不能现混现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因此,农户要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要求进行配制,以达到最大的防治效果。
叶正和研究员认为,现在有些农户盲目增加农药施用次数。在一个水稻生长季节,一般施用农药10次左右就基本可以控制病虫害,而部分农户施用农药多达30次,这样不仅没必要,而且用药成本也上升了。
此外,应该提倡病虫兼治,生长期一致的不同病害兼治,这样也可以降低用药成本。叶正和研究员举例道,本来今年我省的稻飞虱比较严重,但实际上并没有大发生。就是因为农户在使用氟虫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也压制了稻飞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