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抢种、抗旱保苗五措施
【更新时间:2014-02-25】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1、抢墒播种。
只要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或虽达不到15%但播后出苗期有灌水可能的田块,均应抢墒播种。稻茬麦采取免少耕机条播技术,一次完成灭茬、浅旋、开槽、播种、覆盖、镇压等六道作业工序,旱茬麦要减少耕耙次数,耕、整、播、压作业不间断地同步进行;或调整茬口,秋播时将墒情较好的留茬地改种小麦,待墒情改善后再种大麦、蔬菜等其它作物。
2、造墒播种。
对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不能原墒出苗的田块,要采取多种措施造墒播种,主要有五种方法: 一是自流灌溉地区实行沟灌漫灌,速灌速排,待墒情适宜时浅旋机条播;二是低蓄水位或井灌区,采取抽水浇灌(水管喷浇或泼浇),次日播种;三是水源缺乏地区,先开播种沟,后顺沟带水播种,再覆土保墒;四是稻套麦地区要灌好水稻成熟期的跑马水,以确保割稻前7~10天播种,收稻时及时齐苗;五是对已播但未出苗或未齐苗的田块进行窨灌出苗水或齐苗水,注意不可大水漫灌,以防烂芽、闷芽。
3、物理抗旱。
持续干旱无雨条件下,原墒或造墒播种,播后出不来或出苗保不住的麦田,可采取镇压保墒,播后及时镇压,可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3~5个百分点。覆盖保墒,播后用稻草覆盖或泥杂肥覆盖,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散,还有利于增肥改土、抑制杂草、增温防冻等,有条件的地方,如能结合地膜覆盖,则保墒增温效应更加明显;出苗后结合除草耧耙松土,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保墒。
4、化学抗旱。
根据全省多点试验,在干旱程度较轻的情况下,选用化学抗旱剂拌种或喷施,不仅可以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条件下早出苗、出齐苗,而且促根增蘖快叶,具有明显的壮苗增产效果。目前较为成熟的有抗旱剂FA和保水剂两种。宝应县用FA拌种试验认为,株高、分蘖、次生根、叶龄、叶面积都比对照增加,并通过明显增加亩穗数而增产;连云港市及北方麦区的喷施FA(50~100克/亩)试验,则可缩小气孔开张度,抑制蒸腾,增加叶绿素含量,加强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植株水分状况,防止早衰。根据1994年高淳县(10/中 ~11/上降雨0.6毫米,占常年同期的1.2%)用保水剂拌种(15克/亩)的试验,表现为出苗率提高10%,齐苗期早3天,叶色深,叶龄快0.5~0.8张,分蘖早5天,冬前单株带蘖多0.3个,单株成穗多0.19个,多14.4%,每穗粒数多2.51粒,多7.3%。
5、一种就管。
由于抗旱秋播条件的限制,播种水平、立苗质量、技术标准难以到位,必须及早抓好一种就管的“四查四补”工作,即查苗补苗、查沟补沟、查草补除、查肥补肥,确保冬前壮苗,提高群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