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粮油
小麦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防治
【更新时间:2014-01-15】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宿迁市多位读者来电话反映,当地小麦白粉病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宿迁市宿豫区王官集镇乌广仁反映,当地种植的豫农949、新麦208等小麦品种上白粉病发生严重,病株率在40%。沭阳县七雄镇马春桥来电话说,当地有一二千亩小麦发病,病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后病斑变为灰白色,有的上面有白色霉层,田间病株率达60%,用三唑酮防治效果不太好。听说一种叫“四唑酮”的药剂是三唑酮的升级产品,可以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王德松反映,他的7亩地小麦发生白粉病,表现叶片上有点状白斑,后期白斑破裂散出白粉,病株率在70-80%,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200毫升和5%井冈霉素水剂500毫升防治效果不理想。

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宿迁市植保站李友政站长。据了解,目前宿迁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很普遍,全市350多万亩小麦有一半面积发生了小麦白粉病。发病严重的多为播种过早、施肥过多、长势偏旺的丰产田。

李友政分析,新麦208、豫农949等弱春性小麦品种上白粉病发生重,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品种播种较早,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小麦生育进程加快,田间群体过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菌易侵染发病。田间病株率达到30-40%时应及时用药防治。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60-70毫升加水喷雾,小麦抽穗后亩用药量可加大到100毫升。三唑酮在小麦抽穗前过量施用,会影响小麦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使小麦抽穗困难,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用药量。小麦抽穗后适当增加用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较小。

读者反映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200毫升防效不佳,不排除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已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大部分小麦白粉病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已高于敏感菌株10-30倍,个别菌株甚至达到146倍。除江苏2个抗性较高的菌株外,四川、北京两地的菌株抗性水平明显高于湖北菌株。小麦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李友政提醒农民,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唑酮药剂有的为三唑酮与硫磺(对白粉病没有多少防治效果)或其他成分的复配剂,如2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含三唑酮10%、硫磺10%)等,按其推荐用量使用时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不足,防治效果较差。还有些三唑酮生产厂家玩障眼法,在产品包装袋上将“三唑酮”标得很大,而将药剂中的其他成分标得很小,忽悠农民。使用这样的农药很难保证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据了解,马春桥所说的“四唑酮”这种药是不存在的,可能是烯唑醇。

烯唑醇(又名速保利)与三唑酮(又名百理通、粉锈宁)同属三唑类药剂。有资料报道,烯唑醇对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效优于三唑酮,而且在小麦、水稻抽穗前后施用对作物的不利影响较小。目前已有多个烯唑醇产品登记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生产上可以选用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电话:0515-8719599)的病除净(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河南省郑州志信农化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371-62620388)的志信星(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等烯唑醇单剂,或者选用烯唑醇与三唑酮的复配剂,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话:0311-85915888)的白粉捕(15%酮·烯唑乳油,含三唑酮10%,R-烯唑醇5%,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90-120克),以降低用药成本和减轻对小麦的不利影响。

资料链接: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5-6月为暴发流行期。病害主要在叶片上发生,病初叶面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后逐渐扩大联合成椭圆形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面大部分或全部。病部霉层厚1毫米,初为白粉状,后变为灰色至灰褐色。受害叶片变黄干枯,病株矮小,严重者不能成穗。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发病比上部重,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菌对温度和湿度较敏感。冬前气温偏低病害不容易发生,次年初春温度回升到12℃时病菌侵染发病。环境温度15-20℃,湿度70%以上时易造成病害流行。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