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部腐烂是得了基腐病
【更新时间:2014-01-09】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3月23-26日,宝应、泰兴、楚州、盱眙、涟水、盐都、睢宁等地有多位读者来电话反映,当地一些田块小麦出现茎基部腐烂和叶尖发黄现象,病株一般拔长3-4节,植株基部第一、第二节间腐烂。部分田块田间病株率在50%以上。
泰兴市新街镇戴建兰反映,当地有数千亩小麦普遍发生这种现象,重病田株发病率在10-20%,用多菌灵和井冈霉素防治没有什么效果,麦叶仍旧发黄枯死。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陈群良反映,病害主要在当地种植的郑麦9023、豫麦18等春性品种上发生较为普遍,重病田病株率在70-80%。这些田块的小麦一般在3月10日前开始拔节。当地春性较弱的小麦品种和播种较迟的春性小麦没有发病。
3月25日,记者收到了戴建兰用特快专递寄来的小麦病株,病株表观部分叶片叶尖发黄枯死,剥查发现小麦主茎已拔长3-4节,病株基部第一节间或第二节间上有病斑,部分节间腐烂。江苏省农科院麦病研究专家史建荣研究员在检查了小麦病株后初步诊断,小麦得了基腐病。
据了解,小麦基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在正常年份,镰刀菌一般不会侵染小麦引起发病。今年我省各地小麦基腐病较大面积发生,可能的原因是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气温异常偏高,小麦生长偏旺、植株嫩绿,遇寒流天气受冻,节间损伤后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及病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镰刀菌侵染而发生茎基部腐烂现象。他说,前一段时间江苏省农科院的几位麦病研究专家在我省一些地方考察小麦病害发生情况时也发现部分田块的小麦发生了这种现象,但发病程度没有戴建兰反映的那么严重。
据分析,陈群良反映当地郑麦9023、豫麦18等春性小麦品种发病较重,可能是春性品种小麦拔节较早,开始拔节时气温较高,植株节间拔得较长,茎秆较嫩,在3月5日前后遇低温寒流天气后拔出的节间受冻,抗病能力下降,受到病菌侵染。而春性较弱的品种和晚播的小麦,拔节迟,避过了低温寒潮,因而没有发病。
镰刀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小麦植株抗病能力较差,就会侵染麦株引起发病。一般病菌先侵染小麦茎秆基部出现褐色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节间,茎秆输导组织不能向上供应植株所需的养分,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后期植株折倒、枯死。此外,镰刀菌还能侵染小麦叶片,在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轮纹状,与小麦纹枯病云纹斑症状很相似,后期会导致叶片发黄干枯。最近一段时间部分读者来电话反映小麦叶片发黄、叶尖干枯,也有可能是镰刀菌侵染叶片造成的。
史建荣说,基腐病病菌一般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或第二节间上侵染,越过节间侵染的可能性不大,不象小麦纹枯病,只要一个节间出现病斑,上部几个节间也有可能被侵染。目前田间基部第一或第二节间已经腐烂的植株,过一段时间会枯死;基部节间出现褐色病斑的植株,上部节间仍能继续生长,但后期成穗的希望不大。用药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植株没有多少治疗效果,适当喷施多菌灵、三唑酮等药剂对未发病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田间病株率大幅度提高。一旦天气转好,阳光充足,温度升高,田间湿度降低,病菌就不会再侵染,田间病情也会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