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建议:落实关键措施,强化小麦后期管理
【更新时间:2014-01-09】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长势良好,西南麦区进入灌浆中期,长江中下游麦区进入灌浆初期,黄淮海麦区南部进入开花期、中部进入抽穗期、北部进入挑旗期或抽穗初期,西北麦区进入挑旗期,各麦区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产量形成关键的阶段,切实加强管理,对夺取夏粮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验证明,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重视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他们的绿色功能期,保持较长时间的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时,小麦开花以后,根系的活力开始衰退,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的根系具有较长时间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对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而干旱缺水和条锈、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后期正常生长的主要不利因素。
西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收获最早的地区,影响小麦丰收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连阴雨;二是条锈、白粉、赤霉病和蚜虫为害。建议继续加强清沟理墒、防渍防涝;及时防治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药肥结合,搞好“一喷三防”;及时抢收,防止烂场雨。
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河北、苏北、皖北、陕西等地,虽然经历了冬前气温偏高小麦旺长、春季干旱等不利条件,由于加强了春季管理,目前小麦长势较好。怎样保根、保叶,防止早衰,达到粒饱、粒重呢?首先要考虑水的问题。植株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水是根系吸收的营养和植株内有机养料向穗部运输的媒介。小麦开花期至灌浆中期的土壤水分以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土壤空气不足,常使根系早衰;过少则水分不足,根系早衰减产。而黄淮海麦区的中部和北部,在这一时期降雨较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常出现干旱;有时还会出现干热风,会使叶片蒸腾作用增强,籽粒灌浆强度降低,显著降低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小麦开花期没有降雨、土壤比较干旱的地区,应该在开花期浇好扬花水,也可在灌浆初期浇水。要注意有风不浇,防止倒伏。第二,要大力防治病虫害。要继续抓好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同时,这几年蚜虫为害较重,有的地区白粉病常常发生,均要注意防治。小麦生育后期,在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有利于预防干热风危害,可以结合在防治病虫害时一起施用。
西北麦区的山西、甘肃等地,今年春季降雨较好,旱地小麦生长正常;水浇地小麦生长良好。建议各种类型的麦田都要重视防治条锈病和蚜虫,水浇地麦田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延缓小麦衰老,提高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