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粮油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更新时间:2014-03-05】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稻水象甲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属鞘翅目象甲科。铜陵县2002年城关镇早稻大田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经在全国范围内普查,当年发生面积120公顷,受害水稻轻则减产5-10%,重则减产30%以上。为尽快控制和扑灭该虫,笔者于2002-2003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为害特点。稻水象甲成虫喜食稻叶,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脉方向啃食嫩叶正面叶肉,保留下表皮,形成宽约0.09厘米长短不一的细长条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条斑两端呈弧形无明显缺刻。幼虫在地下稻根附近活动,根部幼虫量一般达5-10条,最多达20多条。幼虫啃食稻根,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减产。

二、发生规律。稻水象甲在铜陵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主要为害早稻。寄主除水稻外,在铜陵发现的还有禾本科的稗草、看麦娘、狗尾草、李氏禾。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先取食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一部分4月下旬迁入早稻秧田取食。随着早稻移栽,5月上中旬开始大量向早稻大田转移,早稻移栽后1周为成虫迁入高峰,成虫由田边逐渐向田中扩散为害。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为害高峰,5月下旬田间虫量锐减,6月上旬终见。一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高峰,6月中旬后期开始结土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一部分从早稻大田迁出,集中双晚秧田危害,双晚秧田出现明显受害状,随着早稻收割、双晚移栽,除很少一部分迁移至双晚大田取食为害,大部分向田边、沟边及山地迁移,先在禾本科杂草上少量取食,7月底、8月上旬陆续进入上述场所湿润的表土层中越冬。双晚大田没有发现幼虫,1代成虫8月中旬终见。1代成虫不产卵,直接越冬成为第2年虫源。

三、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稻田进行秋耕灭茬,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存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沟边、荒山、林带杂草并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

2、加强检疫。严禁疫情发生区稻谷、秧苗、种子、稻草及鲜草外运,控制人为外传,主动阻截其蔓延。

3、药剂防治。以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治成虫,控幼虫;治早稻,控双晚;治秧田,控大田。防治成虫可对有该虫发生的秧田或大田,于早稻秧苗移栽前2-3天防治1次;移栽后7-10天对早稻大田防治1次,若虫口密度过高,7天后还需防治1次;7月中旬对双晚秧田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2.5%五步杀乳油30毫升/亩或40%象甲必杀乳油40毫升/亩或5%锐劲特乳油30毫升/亩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幼虫可于6月初对幼虫密度高的稻田防治1次,施药前田间应留3-5厘米浅水层,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150毫升,拌毒土15千克撒施,田间保水,使其自然落干。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农村婚介 | 农业知识
Copyright © 2007-2022 www.chn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QQ:806318180 网站维护:桂林网站建设  备案:桂ICP备16009539号-24
部分文章出自网络转载,本网不承担此类文章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责任;如发现侵权或错误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
[广西腻子粉] [柳州网站建设] [桂林叉车] [桂林白蚁防治] [南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