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4-01-08】 【
打印 】 【 关闭 】【 我要顶 】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笔者通过对山东潍坊及周边十几个县市的养鸭户调查发现,几乎每批鸭子都会发生该病,治疗该病的药费能达到总药费的60%左右。
一、流行病学。各个品种的鸭都能感染发病,尤以番鸭突出,主要发生于2-5周龄的小鸭,病程短,常为急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本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在突然受寒、雨淋后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此病。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较少等因素,容易诱发本病的流行,感染率可高达90%,而死亡率常因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而高低不等,死亡率低的为5%,高的可达80%。
二、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为1-3天,有的可长达7天。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眼有分泌物,常使眼周羽毛粘连脱落,鼻孔有分泌物,粪便呈黄绿色,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腿伸直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亡。一般病鸭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约1-2小时,很少超过半天;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为7-8周龄的鸭,病程可在一周以上,病鸭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卧地,不愿走动,双脚软而无力,皮肤干瘪,有关节炎。站立呈犬坐式,呼吸困难,共济失调,斜颈,转圈,倒退,消瘦,最后死亡。
三、诊断。以无菌操作采取病鸭肝、心渗出物,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放入厌氧缸培养24小时,可见圆形、隆起、光滑、奶油状、半透明的菌落。取此菌落涂片镜检,可见到菌体呈椭圆形,单个或成双排列的阴性杆菌,大部分两极着染。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四、防治
1、治疗:近几年,由于兽医和饲养者滥用药物,使得临床上某些药物对该病的敏感性减弱,鸭场一旦发生该病,为了避免盲目用药,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药物。养鸭户和兽医门诊可以自做药敏片或直接往孔内添加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这样可以避免舍近求远,并且更容易操作。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周边的昌乐、临朐、寿光等县市的上百个养鸭场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该病对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等药物比较敏感。根据笔者的经验,疫情发生后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首先将发病鸭进行隔离并注射4%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大群鸭全天分2次在水中加入喘痢健(大观霉素),每瓶兑水150千克。晚上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如果采食量下降,可在饲料中加入食母生,根据体重大小每只鸭子1-2片。
另外,发病期间将平时每周2次的带鸭消毒改为每天一次,并在水槽中按1:8000的比例加入百毒杀对饮水进行消毒。将死鸭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治疫情的蔓延和病原的残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般2天后死亡率可大大降低,采食量明显上升,3天后疫情得以控制。
2、预防:对本病的预防可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菌苗,在10-14日龄和2-3周龄各接种一次。另外,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并发,使病情加重,所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更显得重要,清洁的饮水和卫生的环境不是药物所能替代的。同时应每周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在发病的鸭场,更要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疫措施,以消除或切断造成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
( 来源:《农村大众》2007年12月26日 作者:守南 )